close

小時後對春夏天的感覺是很強烈的,主要是因為工商業剛起步, 居民的生活型態都很淳樸,沒有舒適的空調設備、汽車和通訊網路。夏天做夏天該做的事,冬天做冬天該做的事。雖然現在生活很方便,可是生活的樂趣也少了很多。

夏天即使是最熱的日子只要是白天都不會開冷氣,為了省下昂貴的電費,一年開冷氣的次數很少超過三次,印象中即使熱到受不了還是一樣不會開冷氣。小時後的我曾經懷疑我家的冷氣只是一只昂貴的裝飾品。

夏夜輔剛工作回家飽飯後的大人,開著窗子和大門,人手一支竹葉做的扇子遙阿搖的,穿著短褲和輕薄的上衣排列坐在客廳。客廳深灰色的沙發在夏天看起來特別沉重,小孩子人人搶著做沒有椅背的凳子,大人則坐在沙發上一起看電視吃夏天盛產的西瓜聊著天。其實大人都不曉得沙發在他們回來之前是我和哥哥比賽跳高的地方,而鋼琴腳下則是我們的秘密基地。

夏天最快樂的時候就是吃冰的日子,現代的冰品,拜科學昌明之賜,固然色彩繽紛,花樣百出,但單就口味而言,比起臺灣早年的冰製品恐怕是遜色了。原因無他,早期的社會單純,小生意人講的是信用,貨真價實,童叟無欺。近人講究包裝,較重外表,內容則能省則省 。臺糖產製的冰棒和冰水,使用的都是道地的沙糖,絕不含糖精。因此每到夏天,糖廠福利社前總是大排長龍,爭購各類冰品。晚到一步的可能就要向隅了。

小孩子們吃過冰棒之後,還捨不得丟掉,因為竹製的桿子,可拿來做遊戲,人人蒐集成捆,聚集愈多,便愈受尊敬。一個夏天下來,吃掉的冰恐怕都要多過自己的體重。此外還有一種芋冰,它們裝成大桶,由小販騎著腳踏車沿街四處販賣兜售,小販手上還持有鈴鐺,一路騎來,串串鈴鐺聲響徹街頭巷尾,人人便知是賣芋冰的小販來了,便一哄而上,團團將小販圍住。童年那份甜美的記憶啊!一根冰棒含在嘴裡,總要舔上半天,才捨得吃完。

  
冬天特有的新聞是降霜和冰刨導致菜價上漲的新聞,這類新聞徜若在年關到前發佈,許多婦女可是會皺眉頭的,因為緊接而來的農曆新年,大家都相映著去買菜,此時菜價可是連番三級跳。如今,台灣的冬天已經過數十年不曾下過冰刨了。冬天的早晨常起霧,早上和奶奶騎腳踏車去學校是最討厭的時候,要從溫暖的被窩裡爬起來是多麼的不甘願。

以前還沒有自動電熱水氣,熱水要提前開電源集中燒熱水,過一個小時後才有熱水可用。清早從水管出來的都是冰水,早起的奶奶會用茶壺把水燒開再攪和自來水霍在一起就變成溫水了。

這種景象現在已經不覆存在了。冬天倉卒的早晨,有時家裡來不及準備早餐,這時在上學的路上,奶奶會順便買小販清晨製作的燒餅和豆漿,這是冬天才有的福利。
我則做在奶奶腳踏車的置物夾上一邊打盹一邊前往學校。颼颼得冷風不留情的吹入西裝制服裡,這時是我最討厭冬天的時候。

冬天最快樂的時候當然是中國人最重要節日-新年,令人期待的除夕夜,遠地的親戚友人路驛來訪,奶奶特地準備平常吃不到的魚和火鍋,早期品質好的火鍋料大部分是從日本進口的,一年只吃這麼一次。每年的除夕圍爐飯有吃不完的火鍋肉片和香腸,20幾個人齊聚一堂再大的飯桌也容納不下,總要分成兩到三次,輪番打食:年長的先吃一桌,年輕接著再吃一桌,最後輪到小朋友。

女人們則是從早忙到晚上街買菜:
先到菜市場,再到肉舖,接著買乾貨,家庭主婦們通常有固定往來的商店,整條街上擠滿婦女和小販的叫賣聲,可以看到老婆婆拖著一整車的採購在接上走。早期沒有急速冷凍設備,魚販多在清晨5 點交易,從漁獲從港口添加大量的冰塊直接運到市場,晚起的人是買不到魚的。婦女們先把採購到的生鮮魚肉食品帶回家冷藏,再進行第二次的採購葉菜類、調味料和乾貨。隨著小時生鮮超市和大型量飯店的出現,這些熱鬧的景象近幾年已看不到往年的盛況了。

隨著24小時營業的超市和量販店陸續開幕,人們隨時都可以在住家附近買齊所有東西,傳統市場的生意冷清許多。再者,現在職業婦女寧可多付些錢上餐廳,也不願在難得的連假負擔龐大雜攏的廚房工作。0

過往的回憶,很多現在的小孩子再也無法體會,就讓這些回憶繼續珍藏在我心田裡,看著世界的轉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eepjournal 的頭像
    keepjournal

    ★ 私房筆記本 ★

    keepjourn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