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Mar 31 Tue 2009 22:49
故鄉
- Jun 11 Wed 2008 10:55
窩心的一件事,為他人買衣
記得高中,那年冬天。
一個老師給了我兩千元說: "給自己買一件好一點的外套。人這麼漂亮,買件像樣一點的外套襯托出妳的美。"回想起來還是很感動。 (他人真好,是鼓勵我吧)
從國小到高中天天都是穿制服,不用上學的時間,穿家中長輩女孩留下來的衣服。偶爾好心的姑姑會買衣服給我。接收來的衣服穿在我身上當然有些怪異, 尺寸不合身,衣著風格也是有點古怪。
縱使不喜歡,也只有默默接受。高中時沒有收入,當時看著班上其他女同學弄頭髮,化淡妝和假日時髦的衣服,好生羨慕。
- May 22 Thu 2008 00:04
兒時回憶
小時後對春夏天的感覺是很強烈的,主要是因為工商業剛起步, 居民的生活型態都很淳樸,沒有舒適的空調設備、汽車和通訊網路。夏天做夏天該做的事,冬天做冬天該做的事。雖然現在生活很方便,可是生活的樂趣也少了很多。
夏天即使是最熱的日子只要是白天都不會開冷氣,為了省下昂貴的電費,一年開冷氣的次數很少超過三次,印象中即使熱到受不了還是一樣不會開冷氣。小時後的我曾經懷疑我家的冷氣只是一只昂貴的裝飾品。
夏夜輔剛工作回家飽飯後的大人,開著窗子和大門,人手一支竹葉做的扇子遙阿搖的,穿著短褲和輕薄的上衣排列坐在客廳。客廳深灰色的沙發在夏天看起來特別沉重,小孩子人人搶著做沒有椅背的凳子,大人則坐在沙發上一起看電視吃夏天盛產的西瓜聊著天。其實大人都不曉得沙發在他們回來之前是我和哥哥比賽跳高的地方,而鋼琴腳下則是我們的秘密基地。
夏天最快樂的時候就是吃冰的日子,現代的冰品,拜科學昌明之賜,固然色彩繽紛,花樣百出,但單就口味而言,比起臺灣早年的冰製品恐怕是遜色了。原因無他,早期的社會單純,小生意人講的是信用,貨真價實,童叟無欺。近人講究包裝,較重外表,內容則能省則省 。臺糖產製的冰棒和冰水,使用的都是道地的沙糖,絕不含糖精。因此每到夏天,糖廠福利社前總是大排長龍,爭購各類冰品。晚到一步的可能就要向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