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
功文公司台中營業所
我們對自己的感覺、自信心和自我能力,就是所謂的「自尊心」。一般成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,但自尊心並非完全是與生俱來的,大多是從小被慢慢培養的。治療師茱蒂 · 威爾契(Judy Welch)博士說明:「小孩子不懂得給自我意識養分,只能依賴別人的支持、接受和贊同。」因此父母要在孩子小時,就幫助他建立正向的自我認知,才能讓孩子有正確的人生觀。
在幫助孩子建立正向的自我認知之前,我們必須先了解是什麼因素造成孩子自尊心的低落:
* 認為孩子故意不聽話。
* 認為只要孩子願意,或夠努力,就可以做得到。
* 對孩子的要求前後不一致。
* 讓孩子覺得他不行。
* 負面回饋多於正向回饋。
因為孩子得不到他人的(尤其是父母的)支持與認同,使得他會畏縮不敢前進,和別人相較之下,更顯得他沒有自信,因而使自尊心低落。
而要如何提升孩子的自尊心呢?以下幾點提供給各位參考:
* 確實認知孩子有特殊要求。
* 改變對孩子的態度,以讚美代替打罵。
* 行為管理。
* 改變對孩子的期待。
* 強調孩子的優點。
* 塑造孩子的成功經驗。
* 讓孩子選擇他有興趣的領域。
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父母往往因期待過高,而有一些錯誤的教養方式,在不知不覺中容易造成孩子自我認知偏差。例如:
* 執行標準前後不一致,使孩子無所適從。
* 講太多的道理,孩子不一定能全部了解。
* 常以出說得出卻做不到的威脅來恐嚇孩子,讓孩子覺得你說一套做一套,父母便無法強制孩子做到自己的要求。
其實,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,父母本身必須先要自我要求,方能要求孩子。只要父母的態度貫徹始終,立即執行結果,不替孩子找理由,孩子便能自我要求,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。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,一定要給予正面回饋,讓孩子知道只要做得對,便能得到他人的肯定。
在生活中最能讓父母幫助孩子確立正向自我認知的事情,莫過於督導孩子做功課了。督導孩子做功課時,需先固定做功課的時間和位置,父母先確定家庭作業沒有過量,把作業時間分成數個段落,要求孩子按時完成。若孩子做到了,便給予鼓勵。父母要注意的是,先重視效率,再要求正確性,並隨時做紀錄,以確定每件該做的事都做完了。如此,在潛移默化中,孩子就可以建立自我認知及自信心。
雖然幫助孩子建立正向的自我認知是一件辛苦且長期的事情,但父母還是要努力,不要輕易氣餒、放棄。因為研究告訴我們,父母積極的參與,孩子接受的情況會比較好。此外,「親師合作」亦不失為一個好方法,家庭學校雙管齊下,孩子的情況會更好哦!
- Aug 20 Mon 2012 23:55
幫助孩子建立正向的自我認知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